江蘇省曾是我國血吸蟲病流行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歷史流行區人口1123.11萬人,歷史累計病人數253.07萬人,累計歷史有螺面積14.7億平方米。經過60多年的積極防治,取得了巨大的防治成就。2011年全省實現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2017年底全省64個縣(市、區)達到了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2018年底全省10個設區市達到了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
近年來,為加快血防工作達標進程,我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血防工作,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省、市、區政府均成立了血防領導小組,健全血防行政和業務機構,制定防制規劃,落實血防經費,實行目標管理,科學有效地組織實施以傳染源控制和釘螺控制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并積極探索適宜消除階段的新型防治模式。全省已連續已經連續11年無急性血吸蟲病病例,7年無本地感染血吸蟲報告病例,連續13年未發現感染性家畜,為迎接血吸蟲病省級傳播阻斷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按照原衛生部印發的《血吸蟲病防治地區達標考核驗收方案》(衛辦疾控函〔2010〕757號)相關要求,2019年10月9-1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所所長周曉農、副所長李石柱、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汪天平等一行24人組成血吸蟲病傳播阻斷現場技術評估專家組, 對江蘇省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進行現場技術評估。評估專家組分三個小組赴鎮江市丹徒區、蘇州市吳中區和鹽城市大豐區,采取聽取報告、查閱和審核資料、現場調查等形式評估江蘇省血吸蟲病疫情及傳播阻斷達標情況。
在為期7天的評估工作中,評估專家組一是聽取了三個地區血防工作進展及成效匯報;二是認真查閱、審核了2013年以來三個地區血吸蟲病防治資料,重點審核了近5年能證實沒有當地感染的血吸蟲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釘螺的疫情資料;三是對三個地區的9個抽樣村同時開展人群查病、查螺,并對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和復核。人群查病用間接血凝法(IHA)和膠體染料法(DDIA)共兩種方法,累計查病9190人次,家畜查病23頭;累計調查釘螺6720框,捕獲釘螺2886個;四是對省級和被抽查縣的監測能力進行了理論和實驗室技能評估。評估結果顯示,三個地區的9個抽樣村均未查到病人、病畜和陽性釘螺。此外,評估專家組還視察了毛蚴識別儀和血防信息化等新技術在基層防治工作中的應用情況。
通過一系列的考核, 評估組一致認為江蘇省血吸蟲病資料完整、數據詳實,能夠證實近5年沒有當地感染血吸蟲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釘螺疫情;監測體系健全、有效;符合開展血吸蟲病傳播阻斷終審評估條件,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進行終審評估。同時,專家組充分表揚和肯定了江蘇省血防新技術在基層工作中的應用和江蘇血防經驗在中國援非血防項目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明浩、省衛生健康委疾控處(省血地防辦)處長石健峰、監察專員葛均、調研員田增喜及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所長羊海濤、副所長楊坤參加了迎檢工作。
2025.04.29
2024.11.12
2024.09.11
2024.09.09
2024.09.09
2024.04.03
2024.01.22
2023.05.16
2023.05.12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