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肥胖癥(obesity)已經成為一種疾病,并且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肥胖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肥胖癥的常見表現
肥胖患者活動時會出現呼吸急促、行動不靈活、下肢關節變形、心悸、頭昏眼花等癥狀;體重過重會導致心衰及下肢水腫等癥狀;胃腸道也會出現便秘等癥狀。
肥胖患者可因體型而引起自卑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與肥胖密切相關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患病率和病死率也隨著增加。肥胖的并發癥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靜脈血栓等,同時會增加麻醉和手術的危險性。
此外,肥胖患者惡性腫瘤發生率升高,肥胖婦女子宮內膜癌比正常婦女高2~ 3倍,絕經后乳腺癌的發生率隨體重增加而升高,膽囊和膽道癌也較為常見。肥胖男性結腸癌、直腸癌和前列腺癌發生率較非肥胖者高。
肥胖患者皮膚皺褶處易發生皮炎、擦爛,容易感染。
(二)肥胖癥的常見檢查標準
體重指數(BMI) ①測量身體肥胖程度,是診斷肥胖癥最重要的指標
②BMI(kg/㎡)=體重(kg)/[身高(m)]2
③BMI≥24kg/㎡為超重,≥28kg/㎡為肥胖
理想體重(IBW) ①可測量身體肥胖程度,但主要用于計算飲食中熱量和各種營養素供應量
②IBW(kg)=身高(cm)-105或IBW(kg)=[身高(cm)-100]x0.9(男性)或0.85(女性)
腰圍(WC) 反映脂肪分布情況。我國成年男性WC≥85cm、女性WC≥80cm為腹型肥胖
(三)肥胖癥的處理方法
1.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飲食、合理運動、自覺長期堅持,是治療肥胖癥最重要的。
2.飲食療法:
(1)制訂飲食計劃:飲食均衡,以谷類為主,避免高脂肪和高熱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食物烹飪方式應多采用清蒸、煮,避免油炸。
(2)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不進食高熱量食物,使用小容量的餐具,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適量增加膳食纖維,每次進食前先喝湯或喝水以增加飽腹感,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3)定期觀察:病人體重應持續、緩慢下降,以每周體重下降0. 5~1. 0kg為宜。
3.提倡有氧運動,如快步走、太極拳、慢跑、游泳、跳舞、做廣播體操、登山、球類活動等,以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為宜。
4.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的適應證:①食欲旺盛,餐前饑餓難忍,每餐進食量較多。②合并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脂肪肝。③合并負重關節疼痛。④肥胖引起呼吸困難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⑤體重指數≥24kg/㎡有上述并發癥情況,或≥28kg/㎡不論是否有并發癥,經過3~6個月單純飲食控制和運動,仍不能減重5%,甚至體重仍有上升趨勢。
(1)奧利司他
(2)擬兒茶酚胺制劑(如苯丁胺等)、擬血清素制劑(如氟西汀)
5.手術治療:吸脂術、切脂術、胃縮窄術,小腸搭橋術等。
2025.04.15
2025.04.15
2025.02.17
2025.01.13
2024.10.29
2024.09.20
2024.09.04
2024.08.12
2024.07.19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