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仍是全球范圍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2023年全球仍有約2.63億瘧疾病例和59.7萬死亡病例。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s)是目前全球惡性瘧治療的一線藥物,然而惡性瘧原蟲對青蒿素及其配伍用藥的抗藥性,成為當前瘧疾防控工作中的重大挑戰。隨著瘧原蟲抗藥性的不斷擴散,建立高效、精準的監測體系尤為重要。其中,基于分子標記的耐藥性監測不僅方便快捷,也可以實現高通量檢測,是開展耐藥監測最可行的技術手段。
近日,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在國際知名期刊《Parasites & Vectors》上發表了題為“Multiplex long-amplicon sequencing for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surveillanc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resistance to artemisinin and partner drugs in 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的研究性論著。該研究成功研發了一種基于多重長擴增子測序的惡性瘧原蟲青蒿素及其配伍用藥抗藥性分子監測工具。


本研究設計的擴增子面板首次實現了對3個青蒿素抗藥性相關基因(Pfk13、Pfcoronin、Pfap2μ)的全長編碼區覆蓋,并同時涵蓋了2個青蒿素配伍藥抗藥性標記基因(Pfmdr1和Pfcrt)的所有已知耐藥位點。

研究結果顯示,該技術對靜脈血樣本的檢測靈敏度達到5 parasites/μL,對濾紙血樣本達到50 parasites/μL,顯著高于現有監測技術的檢測限,對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16份現場樣本進行了檢測驗證,所有樣本均成功獲得完整的抗藥性基因分型結果。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將單樣本檢測成本降至15.60美元(較現有技術降低60%-290%),為在資源有限地區推廣應用提供了可能。
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曹俊研究員和劉耀寶副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李飛和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張嘉堯主管醫師為本文第一作者。
全文鏈接:https://parasitesandvector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71-025-07058-6#citeas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28
2025.10.28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1
2025.09.01
2025.08.18
2025.07.22